元旦,即公历的1月1日,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“新年”。元,谓“始”,凡数之始,也即是万物的开始称为“元”;旦,谓“日”;“元旦”即“初始之日”的意思,指的是每年公历新年的第一天。
元旦的历史
元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。公元前46年,罗马统治者儒略·恺撒制定了儒略历,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。此后,元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节日。
在我国,元旦的设立始于1911年。当时,辛亥革命成功,中华民国成立,为了与国际接轨,我国开始采用公历,将1月1日定为元旦。1949年,新中国成立后,元旦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。
元旦的传统习俗
扫尘
“腊月二十四,掸尘扫房子” ,据《吕氏春秋》记载,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。按民间的说法:因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新春扫尘有“除陈布新”的涵义,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、晦气统统扫出门。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。
燃爆竹
爆竹一响,表示旧年已经过去了,新的一年来了。传说「年」是一只可怕的怪物。在过年放爆竹是为了吓走吃人的年兽,保护家人的安全而来的。这也是为元旦添加喜庆、热闹的气氛。
吃年糕
南方部分地区有元旦新年吃年糕的习惯,年糕口感软糯,不仅好吃,寓意也特别好,取其“年年高”之意。
吃饺子
饺子旧称角子,又称扁食,远在2000年前三国时代就已经诞生了。饺子的含义取辞旧迎新之意,新历年吃顿饺子,希望来年学业有成,生意兴隆,团团圆圆保平安。
元旦三愿
一愿:家人安康
愿你家庭美满,生活幸福。
《丁卯元日》
清·钱谦益
一樽岁酒拜庭除,
稚子牵衣慰屏居。
奉母犹欣餐有肉,
占年更喜梦维鱼。
钩帘欲连新巢燕,
涤砚还疏旧著书。
旋了比邻鸡黍局,
并无尘事到吾庐。
二愿:岁月静好
无论如何,新的一年,愿你无悔韶华,活出自我。
《甲午元旦》
清·孔尚任
萧疏自发不盈颠,
守岁围炉竟废眠。
剪烛催乾消夜酒,
倾囊分遍买春钱。
听烧爆竹童心在,
看抉桃符老兴偏。
鼓角梅花添一部,
五更欢笑拜新年。
三愿:初心不忘
愿你清零过往,愿你怀揣梦想,愿你万事顺遂,愿你一路有良人相伴。
《庚辰元旦》
元·王冕
试题春帖纪新年,
霭霭青云起砚田。
展卷不知山是画,
举头恰喜屋如船。